市場情況: 2022年1月新發行綠色債券41只,發行規模為695.93億元,其中,碳中和債發行11只,發行規模為143.19億元。在“30·60”雙碳目標政策背景下,綠色債券市場同比去年1月出現爆發式增長,發行數量同比增加233.33%,發行規模同比增加611.00%。從市場參與主體來看,北京地區發行數量及發行規模均位居首位,發行規模占全部綠色債券市場發行規模的六成以上。
2021年,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實現大幅增長,共發行484期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為6072.42億元,共涉及發行人292家。其中,藍色債券、碳中和債、可持續發展掛鉤債等創新產品的發行,為綠色債券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聯合赤道整理分析了我國境內藍色債券發展歷程,認為目前我國境內藍色債券在發行規模上仍有很大發展潛力。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已引起世界的廣泛重視,實現“雙碳”目標是必由之路。碳排放評價成為重要的手段之一。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作為重要的環境管理制度,如何將碳排放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內容。本文結合環境影響評價的特點,論述了將碳排放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以及碳排放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通過從碳排放評價、準入清單、核查等方面將碳排放評價納入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通過碳排放達峰目標、評價、監測、管控名錄等方面將碳排放評價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下,化工行業作為碳排放大戶,應當提前謀劃企業節能降碳目標及相應的行動路徑?,F以生產聚乙烯醇PVA的某化工企業為例,結合企業近中遠期節能降碳減污協同治理目標,提出不同階段碳減排的路徑和方案。
推進排污許可證核發與證后管理工作,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依法管理,大力提升排污許可證證后管理能力。要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推動排污許可證相關工作的進步。環境管理臺賬原則上需要按照批次或日來進行填報,信息量較大,企業實際執行過程中很難保障臺賬填報的時效性。環境管理臺賬是排污許可證后管理工作的核心,它是將自行監測、執行報告、信息公開等證后環保管理工作串聯在一起的基礎。如何引導企業高效高質填報環境管理臺賬,是后期提升排污許可環境管理效能的重中之重。本文圍繞排污許可證環境管理臺賬的優化和執行,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摘要:在雙碳“3060”目標確認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確定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發展方向,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政府機構也將對碳排放企業的信息披露逐漸由鼓勵自愿性信息披露轉化為強制性信息披露,我國企業應盡早建立ESG信息披露標準來推我國全面實現碳中和的最終目標。本文圍繞我國企業如何建立ESG信息披露標準,提供了思路與方向。